儿童是一生中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,也是需要营养最旺盛的时刻。在此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,区市场监管局提示您如何为孩子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,帮助各位家长成为孩子最好的营养师!
一、规律就餐,避免挑食偏食
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有40多种,如蛋白质、碳水化合物、脂肪、钙、铁、锌、硒、维生素A、维生素C和维生素D等,这些营养素必须通过食物摄入来满足。规律就餐是儿童获得全面、足量的食物摄入和良好消化吸收的保障,因此要注意引导儿童自主、有规律地进餐,培养儿童摄入多样化食物的良好饮食习惯,纠正挑食、偏食等不良行为。
儿童每天应安排早、中、晚三次正餐,定时、定点、定量用餐,两正餐之间间隔4-5小时。可以在正餐之间适当加餐,加餐分量不宜过多,以免影响正餐的进食量。吃饭时要专心,进食时看电视、玩游戏都会降低其对食物的关注度,影响进食和营养摄入。此外吃饭时要细嚼慢咽,有助于消化,但也不能过分拖延时间,最好能在30分钟内吃完。
二、足量饮水,不喝含糖饮料
水对于人体来说是仅次于空气的重要物质,一个人若没有食物,可生存3周,而没有水,仅可生存3天,由此可见,水对于人体的重要性。不同年龄性别的人,水的需要量也不一样,儿童青少年每天需要喝水800-1400毫升,成年人为1500-1700毫升。对于儿童来说,最佳的饮品就是白开水。白开水不含能量,解渴,同时还含有一定的钙、镁等矿物质,尽管不是主要的,但也可以为机体提供一些矿物质。
对于含糖饮料,其过多饮用的害处已经十分明确,会促进肥胖、促进糖尿病、促进龋齿等,同时喜欢饮用含糖饮料的儿童往往更容易养成偏食挑食的习惯。因此应少喝或者不喝含糖饮料,以免摄入能量过多。
三、合理选择零食
提起零食,家长们的第一反应是孩子爱吃零食是个坏习惯,而孩子们却对零食情有独钟,那么零食到底该不该吃呢?其实零食的作用是两面性的,合理的食用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素,尤其是对于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够完善的儿童,零食既可以缓解两餐间的饥饿,又可以帮助缓解紧张的情绪和学习压力。但另一方面,零食食用过多,会影响正餐的胃口,而且还可能会导致体重增加。因此,零食可以吃,但是要科学合理的食用。
四、足量运动,保持适宜体重
根据近年来的调查,我国儿童的肥胖率呈快速上升趋势,主要原因是能量的摄入与消耗不平衡,高能量食物如油炸食品、含糖饮料吃得多,而运动量少,静态时间多。因此儿童青少年要从小注意保持体重,增加运动量,经常参加户外游戏和活动。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对其体能、智能的锻炼培养,维持能量平衡,还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和钙的吸收利用。
儿童青少年每天应进行至少60分钟的体育活动,最好是户外活动,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运动习惯和爱好,如自行车、慢跑,跳绳、游泳、球类运动等。除睡觉外尽量避免让儿童有连续超过1小时的静止状态,减少儿童静态活动,如看电视、玩手机、玩电脑等,每天的累计时间不超过2小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