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垃圾需要分类投放,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。你们从小就要养成这样的习惯。”上午9点,收拾完晨练设备的毕良贵夫妇,来到社区广场,“扮演”起垃圾分类知识宣讲员的角色,与小朋友互动结束,又“转场”廉政文化长廊,给一群“老伙伴”们做起扫黑除恶相关内容的“搬运工”。“我估摸着晨练结束后,老毕两口子又要给我们进行‘文化补给’了,果真没错,哈哈。”今年71岁的唐明曙,是毕良贵结交了近30年的好友,见证着毕良贵夫妇退休不褪色,衔草结环报党恩的凡人善举。
“坐在家里每月能拿养老金。这是党的温暖厚恩。吃水不忘挖井人。我们要用多做公益报党恩的实际行动,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。”倡议建立黄海街道健身站,创建10支全民健身队伍,自费购买音响设备,丰富社区及周边老年人的业余生活;牵头创立全省第一个社区“夕阳红”党支部,带着28块盐城历史文化名人事迹展板,辗转于社区、学校、机关,办起“移动的展览”;牵头捐款活动,为汶川、玉树等地震灾区累计募捐近5万元,帮助辖区弱势群体,受益人数超百人;着手建成社区校外辅导站,为留守儿童及双职工子女开设第二课堂,义务监督网吧,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……
好事做多了,荣誉接踵而来:“市十佳好市民”“江苏省百佳优秀文化老人”“市文明家庭”“省文明家庭”。然而,在诸多令人自豪的荣誉面前,毕良贵坦言,真正能帮助到那些需要火光温暖的人、让更多人加入到公益活动中来,才是最让他们夫妻深觉欣慰之事。
几年前,南苑小区的姚斌夫妻双残疾双下岗,一家三口住在不到十平方米的旧平房里,女儿随时面临失学的可能。知道这家的情况后,毕良贵发出倡议,并带头捐出添置新年衣物的600元钱,设立基金。这一举动得到街道的大力支持,街道为姚斌家申请了低保,并成立了慈善分会。为募集更多善款,毕良贵奔走于街道辖区数以千计的企业、商铺门店间,为慈善分会募集到10万余元善款。如今,姚斌一家早已脱离贫困,但毕良贵夫妻还是习惯性地在过年过节期间,送去自己的关心和问候。
热心社区公益、乐于助学帮困,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,78岁的毕良贵也因此迎来了更多“粉丝”更收获了诸多“追随者”。就读于盐城中学高二年级的卞文杰,就是其中的代表:“记事起,毕爷爷就一直在我们社区做公益,小学的时候,和爷爷一起为社区铲雪清路,写了一篇作文,还上了报纸呢。现在功课紧,但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和爷爷奶奶一起做公益宣讲,他们开心我也开心。”
“毕良贵夫妇二人服务了群众,更为我们树立了榜样。”南苑社区党委书记王爱军告诉记者,在社区拥有着极佳口碑及影响力的毕良贵夫妇,在文明城市创建、和谐邻里建设、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上,经常帮助社区出谋划策,身体力行地书写着优秀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,社区工作人员深受鼓舞。“人老心红不服老,退休重把青春找,学习雷锋做到老,小车不倒只管跑。”面对荣誉及肯定,毕良贵夫妇衔草结环报党恩的初心更加坚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