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谢谢、谢谢,快坐下息歇。”9月4日上午,东圣花园小区里87岁的孤寡老人曾小马,看着被“赵娟帮老助残志愿服务队”收拾得井井有条的居室,双眼流出了感激泪水。东闸村这支以赵娟名字命名、10名队员都是年轻姑娘、小媳妇的帮老助残志愿服务队,队员们分别与10多名孤寡残疾老人结成固定帮扶对子,每周定期上门服务,不但让老人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和温暖,而且引领全村干群发扬光大了 “尊老、敬老、助老”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。
“我出身在滨海乡下的贫苦家庭,‘揉一爪子得一口’的生活经历,总觉得需要帮助的人太多,看到那些贫困的、残疾的人就心疼难过,就想力所能及为他们做点事。”东闸五组的李玉楼,曾是一名常年漂泊拾荒、现已年过花甲的老人,虽然自己生活困难,但从1999年定居东闸起,就几十年如一日地帮助困难户,日常收入除了补贴家用的必须开支外,剩余的大部分都捐助给有困难的人了。今年3月16日,他从《盐城晚报》上看到“滨海男子患罕见‘克罗恩病’不能吃东西,每日靠昂贵的营养液度日”的报道后,从家中仅有的4000多元钱中捐出了2000元。平时周围邻居、亲朋好友生病或者家里困难的,他都尽己所能地捐二三百、四五百,从不吝啬。“他心软,看到别人有困难就想帮,大伙已经记不清他捐助过多少人了,每年捐助给东闸村和临近五星村困难户的不少于2000元,是方圆几里人人敬重的好人。”邻居毛兰风动情地说。
“陈爷爷,我一定会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报答您和所有关心帮助我的好人们。”8月28日上午,爱心企业家志愿者陈如明带着一些学习生活用品和助学金,来到耿伙村文斓园小区家庭困难的16岁学生杨佳雨家中,不但与他聊家常,而且仔细询问他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如何、下学期如何更好地提高学习成绩,这已经是他从去年发现并资助小杨后第五次前来走访了。陈如明是江苏景盛建设有限公司的董事长,从2008年起,他每年都爱心资助本村的寒门学子。他深情地表示,“献爱心也是工作的一部分,这可以让自己觉得工作是快乐的、有意义的,能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温暖。”朴实的话语折射了一名爱心企业家的拳拳奉献之情。
不论是酷暑严寒,还是风霜雨雪,南苑小区七旬志愿者老人毕良贵,常年领着由10多名“五老”组成的“夕阳红网吧巡视队”,奔波在关爱留守儿童、贫困儿童的一线征途上。每年的寒暑假期,老年志愿者们还举办“夕阳红留守儿童学校”,在精心辅导留守儿童学业的同时,组织儿童们到动物园看动物、到科技馆开眼界,让儿童们尝试了很多个梦寐以求的“第一次”,度过了快乐的每一天。10多年的志愿服务岁月里,这群老年志愿者帮扶了50多名留守和困难儿童,不但丈量了每年4000多公里的“看护”里程,而且付出了几十万元的个人积蓄……
据黄海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卞建霞介绍,黄海街道现有注册志愿者5903人,成员有年过花甲的老人,也有未成年的在校学生,覆盖所有行业。志愿者们在“奉献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”的志愿者精神指引下,充分利用自身空余时间和精力,足迹遍布辖区大街后巷、小区楼栋,在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孤寡老人、空巢老人、残疾人、困难户、留守儿童、孤儿身边,都有他们的身影。
近年来,黄海街道党工委、办事处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,紧紧抓住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大契机,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志愿服务发展的政策文件,从政策法规上扶持和培育志愿者服务队伍,在全街道组建了120多支志愿者服务队。同时,加大典型宣传,以提升志愿者队伍的社会公信力为目标,多途径、多形式扩大社会影响力,吸引了更多的热心公益事业的社会各界力量参与进来,营造了全社会参与、支持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。5900多名社会志愿者以学习雷锋、奉献爱心为主题,突出人文关怀,充分发挥自身特长,积极为空巢老人、留守儿童、残疾人排忧解难,大力组织开展扶老助残、生活照料、亲情陪护、兴趣培养、学业辅导、帮困解难、便民利民、环境保护、文化宣传、群众体育、科普推广、文明礼仪知识普及、公共秩序维护、文明交通、矛盾调处、平安建设等志愿服务行动,在把关怀送给社会弱势群众的同时,积极引导广大群众踊跃积极参与各类关爱社会的志愿服务活动,在爱心传递中激发出了社会正能量,近两年,共有60多人参与“盐城好人”评选。
“经过这些年的发展,志愿者服务重心正在逐步从集中大活动向日常定点帮扶转移,志愿者们深入小区、楼栋、家庭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帮扶最底层,开展定点帮扶活动,用爱心奉献的实际行动,让共同家园拥有更多的温情,展示了黄海志愿者的良好风貌,赢得了居民群众的广泛赞誉。下一步,我们将以‘关爱他人、关爱社会、关爱自然’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,勇于创新,积极作为,进一步提升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和美誉度,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,加快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建设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。”街道党工委宣传委员张定国满怀信心地说。(沈建华 蔡建明 陈文汇 曾鹏府)